“丝绸之路” 如何得名?- 大英博物馆 “丝绸之路” 特展
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和29个国际机构的合作,大英博物馆终于推出了盼望已久的 “丝绸之路” 特展,时间是 2024年9月26日- 2025年2月23日。据说,这是本年度最重要的专题展,也是2024年最好的一次展览。
我们选择了10月6日这一天,参观了这个展览。
参观的当天,人很多。经过了安检后,我们通过了博物馆的前门,到了展区。扫过入场券的二维码,参观就开始了。
“丝绸之路”历经了千年以上的时间,虽不是严格的界定,粗略地可以从 中国汉代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(公元前 138-126年)到 马可波罗中国和亚洲行 (公元1271-1295年)。
这次展览是精选了“丝绸之路”历史长河中重要的一段时间,从公元500年到1000年。这一时期见证了跨文化交流的巨大飞跃,和普世宗教的兴起,连接了不同区域的民族。
展品非常丰富。如在中东发现的中国唐代的陶瓷。再如 在英格兰的萨福克郡找到的印度的石榴石(Garnets)。证明了“丝绸之路”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大。
在我的印象里,“丝绸之路”是在沙漠里行走的骆驼队,是一条崎岖的长路,是商人们买卖交易的无数个沿路的丝绸集市。沙漠,骆驼队,丝绸和商人是我印象中最深的记忆。
展览告诉了我们,“丝绸之路”不是一条从东到西的跨界长路,而是一个辽阔的贸易网络,相互叠加,覆盖亚洲,非洲和欧洲。东起东亚(中国,日本,朝鲜半岛),西至英国和爱尔兰,连接西东众多民族;北起北欧到南边的马达加斯加,横跨南北的很多国家。
如巴基斯坦公元600年制造的佛像,公元800年在瑞典东边的一个叫“Helgo”的小岛上发现了。证明贸易和交流的距离。其佛像也在此展出了(见左照片)。
“丝绸之路”应该算是人类的一次“全球化”的运动。不仅仅是贸易和经济,它也是人员,宗教,思想的交流,从而塑造了人类的文化和历史。
“丝绸之路” 这个词,最早使用的人,是一位德国地理学家,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(1833-1905)。按展览的历史资料,1877年,在他的多卷书 “中国系列” (China series)里,他首次用德语使用了这个词 “丝绸之路” (Seidenstrasse; 复数为 Seidenstrassen)。表明最初这条路是从丝绸贸易的开始,或主要是做丝绸贸易。
20世纪初,一些考古学家和探险家,如 Marc Aurel Stein(1862-1943),来到塔里木盆地考察,找到了大量的有史学价值的人工制品,这些发现证实了“丝绸之路”的存在。基于这些发现,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,一些有价值的书籍和展品出现了。
1936年,瑞典人 Sven Hedin发表了“丝绸之路” (The silk road) 一书。 这本书很快被译成了德文和英文版。而后,“丝绸之路” 一书的其它非欧洲语种的翻译也出现了。
“丝绸之路”的真正国际认可,是在20世纪的下半叶。二战后,在亚洲的反殖民主义和民族独立运动中,“丝绸之路” 成为了民族的认同和国际合作的推动力。
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在推动“丝绸之路”的理念,以促进国家(民族)之间的交流,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
1980年代,是“丝绸之路”的研究和发现最兴旺的时期。
1998年,在印尼的苏曼达拉(Su mantra)附近的 Belitung 岛的离岸处,发现了一艘沉么的货船。船上有6万多件唐朝(618-907年)的瓷器和其它货物。
研究确认,这是一艘返回阿拉伯半岛或波斯湾的贸易船,沉船时间是在公元800年代。这个区域在当时是由 Islamic Abbasid Caliphate (750-1258年) 统治。这艘沉船的发现,为“海上丝绸之路”提供了大量的物证。
2010年,美国提出了“新丝绸之路”的计划,试图和阿富汗和中亚国家建立联系。
2013年,中国发布了“一带一路”的计划。该计划作为中国全球发展战略的框架和平台。这个计划也包括文化和政府间的合作。
由此看到,自1800年代以来,“丝绸之路”不仅仅是个术语或概念。丝绸之路的存在,深深地影响了经济和地缘政治。
下面的展品是“丝绸之路” 历史的参照。
以上展示的,主要是有关中国的展品。但这次展览包含的很广,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欣赏丝绸之路各处文物的独特机会。尤其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文物首次在英国展出。中亚在这段横跨大陆的故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。
如果想了解现今“全球化”世界形成前的数百年里,不同文化和大陆之间是如何交流和联系的,这个展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。
大开眼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