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民心态与生活状态

传统的中国文化,一般“负面”地看待移民,如用“背景离乡”来形容,如“父母在不远游”等。但中国又是海外移民人数较多的国家,可以说华人移民遍布全球。在一些地区,华人的人口比例非常高,如新加坡,马来西亚,印度尼西亚等。早年华人移民很多是灾荒战乱所致。近如20世纪60-70年代,由于文革动荡,国内的一批人逃到了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香港 。

改革开放后,中国又开启了新的(不同方式的)移民潮。中国人通过留学,工作,亲人团聚和投资等多种方式,移民它国,开始新的生活。目前对移民的看法是比较正面的。虽然移民并不适合所有的人,但很多移民国外的中国人,在它国奋斗,也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就。很多人也通过各种方式,为母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。

一些有计划移民的人,也想了解一下海外中国人的生活状态。我常常地被问到这个很难回答的问题。我觉得大概有两种情况:“好山好水,好寂寞” 和 “好山好水,好舒服”

“非诚勿扰”的著名主持孟非说过一句话,印像很深。他的看法是,移民国外的生活是“好山好水,好寂寞” 。这句话道出了一定数量的移民家庭的真实境况。

“好寂寞”的原因可能因人而异。但归其本质是与当地社会脱节,不能“入乡随俗”。有的移民在异国它乡,还是保持着国内的生活“舒适区”。还有的存在价值观的不认同或冲突,让自己过得很苦恼。

为什么不“快乐”,还要过移民生活呢?主要是移民目的不同,如为了孩子教育,为了提升经济状况,为了多一个机会,等等。

一些人基本认为移民是“机会”。持这种这种态度的人,还是不少的。过去30年,中国社会的两级分化严重,一些人“一夜暴富”,使一些国内同胞心态浮躁,对移民国外产生了幻想和不实际的期待。

怀着这样心态的移民,虽然身份到了海外,但很多的时间在国内(有些是工作或业务的原因), 对移民国基本上没有认同和了解。这种为了“机会”移民的人们,基本上是生活在“好山好水好寂寞”的状态。这样的生活就是“熬”。等到退休了,再决定在哪儿(国内还是国外)养老。

那些“为了孩子教育”而移民的,一些人也是“机会主义“的态度。他们认为孩子在国外受教育,会更有“机会”上国际名牌大学(当然机会确实大些),但不是对海外教育理念和体系的认可。如我认识的一位移民英国的朋友,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,不买电视机。这完全是国内的理念。最后让孩子处在家庭和学校(社会)两种价值观扭曲的状态,孩子很痛苦,非常不利于成长。

当然,还有一批中国海外移民,有着不同的生活状态。

最近,看了几个采访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的视频,很有感触。

一位是63岁时卖掉房子投资移民加拿大的上海人,今年70岁了,经营一家电器维修店7年,准备退休了。他对加拿大的自然环境,社会文明,政府服务等非常满意。尤其是马上要拿到加拿大护照了,可以很方便地世界旅游了,他十分期待。

还有一位女士接受了采访,她的家庭是2002年“技术移民”加拿大的。她出国前是大学老师,教化学。来到加拿大后,英语不好。她说来加拿大时把国内房子也卖掉了,没有给自己留后路。开始加拿大生活的时候,经济上还是很困难的。她自己上街到中国店买些食品,需要来回走两个多小时,也舍不得花钱坐公交车(单程仅2加元)。但她和丈夫经过一段时间的困难期后,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,找到了喜欢的工作。现在她们全家非常享受加拿大的自然,社会和工作环境。采访中,她说了一句话:加拿大是 “好山好水,好舒服。”

“好山好水好寂寞”和“好山好水好舒服”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况。

还有两位受访者,一位是在加拿大卖了房子,买了房车,和夫人到处旅游生活。他说,目前在做自媒体业务。如果收入能支持,他们就继续房车的游旅生活(因为他们非常喜欢大自然)。如果自媒体业务不成功,就找个地方定居下来,找份工作。

另一位是东北人,移民加拿大是和女儿团聚。他的英语很吃力,以及对当地文化的不了解。因此开始一段,非常不适应。住过一段后,回国了。后来又回到了加拿大。现在他也很喜欢加拿大的简单轻松自然的生活状态。他的女儿已结婚生子(嫁给了外国小伙)。他已退休,可以有加拿大的政府退休金,比较充裕。他的计划是每年在国内半年(他说还是忘不掉国内的正宗东北菜),在加拿大半年。

可以看到这几位受访者之所以能够享受他们的移民生活,是因为:

  • 有积极的心态(主动移民,不是被动所为);

  • 为了自己喜欢的方式而生活的理念;

  • 对多元文化环境的欣赏;

  • 对大自然的热爱;

  • “活到老学到老”的坚持;

  • ……

    新加波的总理李显龙对移民有一句很精彩的话:(大意)不要传统的观念 “落叶归根”,要有新的移民观“落地生根” (在移居国,一样的享受生活和开创事业)。

    最后,借用苏东坡的一句诗: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。如此,无论是选择移民,还是不移民,都能好好地享受属于自己生活。'

Rui Wang

王锐,住伦敦,喜欢分享一些英国话题的博客文章。

https://www.ruiwang.uk
Previous
Previous

英国安全吗?

Next
Next

大英博物馆最新特展“晚清百态”:很多展品值得关注!